突尼斯近来发生的骚乱导致局势失控,被西方媒体称为“茉莉花革命”。它是否会在阿拉伯世界引发类似的连锁反应尚难预料,“茉莉花革命”的称谓却让人们知道了这个国家的国花是茉莉花。《环球时报》记者曾多次到突尼斯采访,发现突尼斯人对茉莉花的确情有独钟。
茉莉花无处不在
在突尼斯大城市或旅游区的街头,都会有人兜售茉莉,它们或几朵扎在一起,或用尼龙线串成一圈,放在草编的托盘上。卖花人大多是老人或孩子,通常不会如国内小贩那般死缠烂打地兜售,而是微笑地站在街边,但生意却着实不错,来来往往的行人通常都会扔下一个第纳尔硬币,从托盘里挑一朵来戴。
那些单朵的、用铁丝绑扎的,一般会被买去佩戴在胸前;几朵一扎的,多半会被夹在耳后,和当地特有的深色平顶圆毡帽搭配;而串成圆圈的则会被挂在汽车驾驶座前,开车时车内车外馨香扑鼻,别有一番情趣。
比较特别的是,在突尼斯,戴花的多数是男子,尤其是中青年男子。看见一个彪形大汉戴着香气馥郁的茉莉花,抱着胳膊站在小院门口,是不是觉得特滑稽?不过,这种情景在《水浒》等古代中国小说中也能看到。
若是到突尼斯人家里做客,你会发现茉莉花几乎无处不在。人们把茉莉花摆成花坛或做成花篱,许多人家还在居室、窗台、阳台和走廊等处,摆放上盆栽的茉莉花。城里的花店通常不卖茉莉,要买只能在街头找小贩。按照当地人的说法,茉莉是“自家的花朵”,卖花郎都是从自己院里摘来卖的,而花店的花则都是成片种出来的。
在突尼斯看到的茉莉花,形状、香气都和国内仿佛,只是觉得大了不少,其实严格地说,突尼斯的“茉莉”并不都是真茉莉,大多数是同属不同种的素馨花,素馨和茉莉的区别,一是大一些,二是花瓣不同:茉莉都是重瓣,而素馨则大多数是单瓣的。
“茉莉”当名字很诗意
《环球时报》记者发现,突尼斯不少女孩的名字都叫“茉莉”。在阿拉伯语中,“茉莉”的发音是“叶斯敏”,突尼斯《晨报》记者鲁德菲告诉记者说,突尼斯人喜欢茉莉花,尤其是许多女孩都取名叫茉莉花,是因为“叶斯敏”叫着非常顺口、亲切和自然,而且还颇有诗意,让人想起茉莉花或含苞待放、或竞相绽放的情景,甚至让人能够依稀闻到茉莉花散发出的阵阵芳香。
记者由此想起,记者的妹妹小时候所在的南京市第二幼儿园里也有个中文名叫“茉莉”的突尼斯女孩,记者以为这名字来自《茉莉花》那首中国民歌。但女孩的妈妈告诉我,女孩在突尼斯就叫“茉莉”,因为茉莉是突尼斯人最喜欢的花。在突尼斯采访时,记者还到过一个叫“叶斯敏·哈马马特”的海滨城市,位于突尼斯东北部。因为那里风光旖旎,所以突尼斯人便用茉莉花来称呼它。
茉莉是吉祥花
突尼斯还有一个与茉莉花有关的传说。相传,希腊神尤利西斯率船员们在海上航行,突然看到不远的陆地上开着一朵漂亮无比的巨大茉莉花,便选择在这里停下来不走了。这朵茉莉花,就是现在的突尼斯。据说突尼斯本来不产茉莉,它是随着伊斯兰教一起,从沙特圣城麦地那传来的,正因如此,茉莉在突尼斯人心目中是吉祥花,认为佩戴茉莉,可以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幸福、平安。茉莉花在突尼斯人心目中是纯洁、友谊、热情、慷慨的象征,更是爱情的见证,在突尼斯,男女恋人更喜欢用送茉莉花的方式,表达爱情的坚贞和永恒。在重要场合,人们习惯把长长的茉莉花环挂在客人脖子上,一直垂到胸口,用以表示敬重与友好。
突尼斯城里的建筑和其他北非沿海城市一样,多为蓝白两色,当地人认为,蓝色是突尼斯的天空和海洋,而白色则是突尼斯人最喜爱的茉莉花。记者在著名的西迪·布·赛义德小镇———“蓝白小镇”采访时,看到地毯、衣服和手工艺品上,不少都印着美丽的茉莉花图案,往往有这种图案的东西最容易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