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卢斯保护区内的狮子、水牛、大象、花斑野犬、黑犀牛、河马、鳄鱼以及鸟类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在赛卢斯遇到的长颈鹿。
“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何滋味。”——《阿甘正传》。在赛卢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看到的动物会是什么。
乘坐旅行社的改装面包车,在广阔的草原上奔驰,通过车内电台寻找各种猛兽——这是大多数人对于游猎的认识。
其实,真正的游猎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是徒步;第二是在茂密的丛林中。海明威在《非洲的青山》一书中,曾以精湛的笔法描绘了在东非丛林里妙趣横生的狩猎经历:一行人在向导的帮助下,背着行李,扛着枪械,跋山涉水,饥餐渴饮,仅靠动物毛发、脚印、粪便艰难寻找野生动物,有时要在水坑边蹲伏数天,被蚊虫叮咬得遍体鳞伤。如今,狩猎在东非大多数保护区内已被禁止,但这种游猎方式依然在坦桑尼亚的赛卢斯自然保护区保留下来。
赛卢斯自然保护区位于坦桑尼亚南部,成立于1896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保护区之一。赛卢斯是非洲第一大保护区,它比塞伦盖蒂大4倍,比马塞马拉大几乎20倍,54600平方公里的面积相当于一个丹麦。但是,马塞马拉一天的游客就达1万人,而赛卢斯一年的游客仅8000人。在赛卢斯茂密而深邃的丛林中穿行,数天见不到其他的游客或车辆,方圆几百平方公里,除了绿水蓝天、兽奔鸟鸣,只有你一人,顶多加上一名向导。目前赛卢斯只有1/4区域对游人开放,许多地带比如鲁菲济河南岸,至今尚未有人类涉足,自然生态与100万年前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动植物保持着原始的面貌,是真正的野性蛮荒之地。
赛卢斯依托着东非最大河流——鲁菲济河建立,保护区内河流纵横、水源丰富。鲁菲济河以北是游客观光区,5座钟灵秀丽的湖泊分布其中,是风景最好、野生动物最集中的区域。游客可以在湖边摆张小木桌,悠闲地品一杯香浓咖啡,尽情享受蓝天白云下的湖光山色。赛卢斯内还有几处硫磺温泉,水温适中,游客可在温泉内洗浴,羚羊、斑马就在不远处安闲地吃草。
赛卢斯养育了无数野生动物,据统计,赛卢斯保护区内的狮子、水牛、大象、花斑野犬、黑犀牛、河马、鳄鱼以及鸟类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一。在赛卢斯的丛林里寻找动物,不如在开阔草原上那么一目了然,需要耐心、细致地找寻各种迹象。有时候,绕过一棵大树或一块岩石,一群狮子或几头大象猝不及防地出现在眼前,大眼瞪小眼。这种惊喜甚至惊险,是在马塞马拉无法体验到的。
在马塞马拉,游客会被告知,无论什么时候都禁止离开车辆,车辆也不能离开规定道路。但在赛卢斯,游客可以自由而行、探险而为,任何时候都可以离开车辆,也没有规定道路。当然,徒步游猎有一定危险,特别在大象发情的季节,保护区或酒店会委派一名持枪巡护员跟随游客。如果大象对人发起攻击,他们立即对天鸣枪吓退大象。
赛卢斯生活着近4000只野生狮子,观测它们非常容易。特别在Manze湖和Tangalala湖边,分布着至少4个大狮群,50多只狮子。也许和气候环境有关,赛卢斯的狮子体型比较小,毛色浅,雄狮的鬃毛稀少。但赛卢斯的狮子比较凶猛,如果过于靠近,它们甚至会攻击人和车辆。一般而言游客必须与狮子保持20米左右的距离。
赛卢斯内生活着濒临灭绝的非洲野犬。和一般犬科动物不同,野犬只有4趾。它们以家族为单位生活,在丛林中穿梭,耐心寻找食物,有时一天竟可跋涉100多公里,它们的猎物主要是黑斑羚。
赛卢斯内没有猎豹,但花豹的数量颇多。不过它们通常栖身于茂密丛林中,因此不容易见到。它们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树枝上打盹或休息,只在漆黑的夜里下树捕猎。捕猎成功后,花豹会把猎物拖到树上,慢慢享用,以免被斑鬣狗和狮子抢去。另外,花豹生性敏感而羞涩,往往在人发现它们之前,就躲到密林深处去了。
赛卢斯也有大量草食动物,如水牛、斑马、角马、黑斑羚、糜羚、捻角羚。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牛群也在赛卢斯生活着,估计数量在10万头左右。在清晨和傍晚,上千头水牛会一起到湖边或鲁菲济河边饮水,蔚为壮观。赛卢斯的斑马学名为巴契尔斑马,与马赛斑马不同,赛卢斯斑马体型更大,条纹更密。这里的捻角羚难得一见,但值得寻找,这种大型羚羊被誉为“最美的羚羊”,雄性捻角羚身材高大,长有一对宽大螺旋形的长角,十分霸气。但也由于这对长角,它们曾被大量捕杀。
游客还可在鲁菲济河上漂流、垂钓。赛卢斯的各家帐篷酒店和丛林旅馆均提供漂流船只。在静静的鲁菲济河上泛舟,两岸的如画风景扑面而来,各种鸟儿在河面上掠过,发出悦耳的叫声。赛卢斯是非洲鸟类最丰富的保护区,共有550多种,是观鸟的绝佳地点。河里还有数不清的河马和鳄鱼,它们只在水面上露出一对警觉的小眼睛,紧盯着船上的游客,随时准备逃之夭夭。野生动物天性是惧怕人类的,只要人类不触及它们的生存底线,它们不会主动攻击人。
赛卢斯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危机,好在坦桑尼亚政府和一些生态保护机构认识到这些危机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他们正在研究制定一系列举措,努力扭转目前的困局。正如世界野生动物学会(WCS)首席科学家乔治·夏勒博士所说:“塞卢斯是世界上最壮观的自然奇迹之一,不管采取什么解决方案,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确保它作为人类的自然遗产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