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马麦特(Hammamet) 突尼斯在历史曾被欧洲人称作“罗马的谷仓”,这是因为其北部地区属于地中海型气候,温暖湿润的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经济农作。而如今,位于东北部的地中海沿岸城市的哈马麦特(HAMMAMET)和苏斯(SUSSE)的海滩,每年却吸引着数百万欧洲人来享受阳光。
于是,我们决定暂时离开首都突尼斯,前往65公里以外的哈马麦特(HAMMAMET)。平时走高速公路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就到了,我们正巧遇到修路需要变道,因此多花了半个小时。高速公路为双车道,有清晰的法文和阿拉伯文路牌标志,在收费站需要交纳高速费,车速可开到90迈以上(小车1个DINAR)。
据朋友说这是突尼斯最棒的高速路段,公路两边的是绿油油的橄榄树,村庄处于丘陵山谷平地中,房子以土黄色和白色为主。

高速公路
进入老城区,远远望到哈马麦特麦地那的标志建筑——城堡,依海而建,由高高的城墙围住。看到此景,突然唤起对《帝国时代游戏》中的城堡时代的联想,吸引我迫不及待地去寻找那些帝国时代最高科技的战争武器和火爆场面,瞭望兵、火炮手、射箭手守城,投石车、游骑兵攻城……一时间火光满天……


城堡依海而建
城堡之下(Outside The Fort)
城堡的宏伟程度可以看出它在历史中曾扮演过重要角色,是哈马麦特麦地那(Medina)的标志性建筑。突尼斯朋友说如果蹬顶城堡,便可以看到麦地那和哈马麦特海滩的全貌。在断定它是整座古城的要害之处之后,我首先选择从这里开始游览。



古城入口
城堡坐落于真个老城的西北角,如果从空中俯瞰,城堡为边长50米的类似正方形,4个拐角形状各不相同。这座城堡的建造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起初建造是为了安顿当地酋长的管家们,主要是这些管家负责看这里的王朝财产。

城堡构造平面图
参观城堡需要购买门票,5个第纳尔外加1个第纳尔的摄影费。
进出城堡只有一道拱门,易守难攻,拱起部分巧妙地设计成小箭塔。呈现出的威严姿态,俨然是一座军事用途的建筑。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大约在1463年城堡被大规模地延长了,既作为市政长的官邸,又驻有一些分遣部队的士兵,兼任政府和军事两种用途。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城堡又一次迎来较大地翻新工程,改造为军火库。
说白了,城堡就是奥斯曼帝国设在北非的军事基地之一,随着帝国的强盛而不断升级。




城堡的唯一出入口
城堡之里(Inside The Fort)
一进门便是环绕城堡一周的通道,通道包围成的空地就是城堡的庭院,四周是便是星罗棋布的库房,催人想起驻军操练的情景。建造军事工事的目的是有备无患,而自建成以来这里从未经历过战火。
城堡的内墙高12.3米,厚4-6米,先用素土夯实,再用砖石加固。夯土墙是近代防御工事的主要特征之一。
 

1587年这座城堡“仅有一名禁卫军守卫着市政官员,既没有瞭望台也没有火炮”,到了1610年,驻有60名禁卫军,“他们装备精良的火炮,堡垒以被修成坚固的防御工事”。

射击口

长期封闭在城堡里的士兵可是种花种草度日?
1704年最后一次进行了小范围的改进,同时更新了武器装备。自19世纪以来城堡就没有多少变化,欧洲游客便纷至沓来,有人说以前这里有20座大口径炮,而如今只有零散几座大炮放在庭院内供人参观。
城堡之上(Top of The Fort)
虽无战事,这座军事要塞的位置依然保持着在当地的至高点,站在平台顶上,居高临下,整座麦地那老城尽收眼底,没有一座民房会超过它的高度。
经历1千多年的海风,城堡依然矗立在那里,永远处于人们心中的最高处。在感叹突尼斯人保护古迹成就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哈马马特人的防患意识。即使这里早已经成为欧洲人钟情的度假胜地,恬静清凉,人们仍希望它永远成为生命安全的守护神。
此时,刚入城堡时满脑子的帝国战火景象,被眼前的生活场景所清空。无论哪朝哪代,城堡建立的目的不就是想建立强大的政权,保护好其辛勤劳作的子民吗?不就是为他们提供如此安逸生活环境吗?面对这样的美景,又有哪个帝国愿意进攻城堡,洗劫这里呢?


后记:寻找奥斯曼帝国(土耳其)的后裔
由于这里曾被奥斯曼帝国统治过几百年,并派有大量的驻军,不少土耳其士兵与当地的女子成婚生子,他们的后裔至今仍生活在城堡周围。似乎可以从他们的面容中寻找到土耳其人的血脉……


“想照相?一个第纳尔!”“没零钱,谢谢,哈哈!”赶紧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