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毛里求斯的文化事业也发展较快。毛里求斯是一个多种族、多宗教、多语言的国家。从国情出发,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推行多元政策,主张各种语言、各种文化、各种宗教并存,让每个民族都能保留和发扬各自祖籍国的文化传统。
毛里求斯政体是共和国,但仍属英联邦。由于历史的原因,受英、法等西方国家影响较大,其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意识形态、新闻舆论,多属西方范畴。另一方面,其居民多是印、巴族后裔,约占全国人口的70%,因此印度半岛上的文化在这里也有较大影响,故毛里求斯又有“小印度”之称。
毛里求斯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很强。全国通用法语、英语和克里奥尔语。克里奥尔语实质上是一种土法语,虽然没有文字符号记录,但讲起来像唱歌一样,婉转动听。另外,政府还提倡掌握一门东方语言,如印度人后裔能讲印度语,华人后裔能讲汉语(主要是客家话)。由于人们普遍能掌握三到四种语言,为经济开放提供了诸多方便,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毛里求斯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历史不长,传统文化底蕴较浅。在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创作方面尚无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舞蹈、音乐方面,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影响,却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在这里既有节奏铿锵的迪斯科,又有韵律悠扬的印度舞,然而最具有地方特色的、风靡全岛的则是古朴的赛嘎舞。两年前,毛里求斯就曾派过一个赛嘎舞艺术组到中国来参加交流演出活动。另外,中国的民间舞、民族舞,在华人社会中也很受欢迎。毛里求斯积极鼓励建立不同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心。法、英、印度在那里都建有文化中心,宣传其本国文化。根据毛里求斯政府的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中国于1988年7月在那里创办了“中国文化中心”,内部设有图书馆、阅览室、录像室,还开办有汉语班、舞蹈班、武术班、音乐班,在毛岛影响较大。这是中国在海外最先建立的文化中心之一。中国文化中心的设立不仅在中毛两国友谊史上增添了光辉一页,而且为两国文化交流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多元文化政策指引下,毛里求斯把中国文化视为本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华人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多年来,华人为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中毛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口仅3万的华人,1993年在毛里求斯居然成功地召开了“世界华人研讨会”。他们邀请世界著名华商、历史学家、文化名人,汇聚于此,一起研讨世界华人历史、文化及现状等问题。毛里求斯总统、总理亲自出席研讨会。中国也派出了部长级的政府代表团作为上宾参加。这次大会在世界华人中影响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