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蕉在乌干达 ★★★★ |
香蕉在乌干达 |
|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03 10:18:02 |
注:本站原创文章如其它网站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领航非洲网(Www.Tourking.Com.Cn), 如果觉得领航非洲网(Www.Tourking.Com.Cn)不错请记得告诉您的朋友,领航非洲网需要您的支持! |
乌干达被称为“香蕉之国”。 无论走到哪里,你都可以看到,满山遍野,房前屋后,到处都是绿叶扶疏、果实累累的香蕉林。人们头上顶的,自行车后面带的,卡车上装运的,都是绿中透黄、象石滚子一样的香蕉串。市场上,香蕉堆积如山;餐桌上,香蕉食品花样繁多。真个是:处处种香蕉,人人说香蕉,天天吃香蕉。香蕉是乌干达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乌干达的香蕉主要分两大类,一类当水果食用,另一类当粮食食用。果用香蕉种植面积较小,树高可达五、六米,叶子大如席片,果实长如牛角。食用香蕉俗称饭蕉,当地人叫做“马托基”。饭蕉树高只有两三米,叶子小如象耳,果实细似手指。饭蕉栽种普遍,产量很高。一年两季,每英亩年产可达三至五吨。全国年产多少,乌干达没有确切的官方统计数字。但是,全国1300万人口中,约有三分之二以饭蕉为主食,却是政府正式公布的。 乌干达的香蕉树是从印度洋上的一些小岛引进的,广泛栽培的历史不到二百年。起初,只有很少几个品种。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农业科学工作者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培育了大批新品种。乌干达香蕉栽培研究所的专家说,乌干达的香蕉品种目前不下一百个,其中主要有十五个。不同品种的树貌、叶子、果实均不相同。果实的化学成份也不相同,分别适用于果用、蒸煮、烘烤和酿造。 按照乌干达风俗,每当待客,主人总是先敬一杯鲜美的香蕉汁,或是用肥嫩滴翠的香蕉叶子端上几支黄橙橙的香蕉角。这大概就相当西式的开胃酒或开胃果了。接着,送上微微烤过的饭蕉,作为点心,馥郁清香。然后才是正餐。正餐是地地道道的乌干达风味,用“马托基”做成的蕉饭。这种饭,普通家庭天天食用,大小饭馆终年供应,正式宴会上也不可或缺。1979年10月,我有幸参加戈弗雷·比奈萨总统在饭蕉集中产地米蒂亚那举行的国宴。宴会上的饭菜二十一种,都是用饭蕉制作,是名副其实的全席马托基。当然,配料不同,烹调技术有高低,蕉饭的质量和味道难免相差甚远。蕉饭的通常做法是:把含糖量较少的马托基剥掉皮,经过蒸或煮,捣成泥状,拌以红豆汁、花生酱、红烧鸡块或咖喱牛肉。这种食品,既含有马托基提供的大量淀粉,又有拌料提供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丰富。这是聚居在乌干达中部和南部的最大部族布干达人的主要食品,香甜适度,清爽可口。 用餐时,乌干达人总爱让客人品尝他们的国酒“瓦拉吉”。瓦拉吉是一种烈性白酒,高达60度。这种酒色泽清澈明亮,味道醇厚芳香,三四杯下肚往往就能把人醉倒。劲头这样大的酒,酿造的原料主要也是香蕉。我参观过首都坎帕拉最大的一家瓦拉吉酒厂。酒厂的总经理说,他们酿酒所需的香蕉,发酵快,酒精含量高,是聘请农业专家花十年时间专门培育的新品种。 香蕉树不但是乌干达人民丰富多彩的食品和饮料的来源,而且还有多种用途,被人称为“万宝囊”。譬如,刚剥下来的香蕉皮可做牲畜饲料,晒干后又可当柴烧。烧后的灰烬,经过水滤、蒸馏,获得一种带咸味的粉末,是制造鼻烟的配料。香蕉树的花,多呈紫红色,可制染料。香蕉树的根,村妇常用来煎汤暖胃。香蕉树的茎,地下部分谓真茎,地上部分看来是茎,其实不是真正的茎,而是一匝匝叶鞘卷抱而成的一种秆状物,谓之假茎。驯化后的香蕉无籽,靠真茎进行无性繁殖。真茎含有大量淀粉,在饥馑的年代,可以掘而为食。假茎质地松软轻便,浮力很大,渔夫常用来做筏子。构成假茎的叶鞘,可用来造纸,也可抽制韧性很强的纤维,用来打绳索,编提兜,织地毯。长约一米的叶柄,晾干后柔韧光亮,劈成细篾,是编筐篮和草帽的上等材料。 当然,用途最广的还是香蕉树的叶子。它类似荷叶,可用作包装,也可用作调料。无论煮饭还是烧菜,布干达人都喜欢加上几片刚采摘的香蕉叶子,给食品增添一种独特的鲜美味道。香蕉叶还可以搭棚子遮荫挡雨,编席子铺地防潮。人们把它围在腰间跳舞,增加欢愉的气氛,把它扎在酒葫芦颈上献给女子,表示爱情的坚贞不渝。在一些大的旅店和宾馆,我多次看到,墙壁上挂有一帧帧装饰画,或描绘景物,绚丽多姿,或塑造人物,栩栩如生。可是万万没有料到,这些画都是用香蕉叶子剪贴而成。 从香蕉的栽培和利用,我们看到了乌干达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而乌干达盛行的一个与香蕉有关的习俗,则使我们体味到他们还具有浓郁的人情。每当到当地朋友家拜访,只要事前有约,总是发现他们早早就在大门口摆放上刚砍下来的香蕉树。而每有国宾来访,从恩德培国际机场到首都坎帕拉四十多公里,公路两旁也总是摆放着刚砍下来的香蕉树,有的还带着花香或青嫩的果实。人们把赖以为生的香蕉树砍下,意在把自己最珍惜的东西奉献给客人,表示迎迓和祝福。这是一种古朴的习俗,起源于何时,无从查考。但是,它却为我们又打开一扇了解乌干达人民心灵的窗子,从中看到他们的好客与赤诚。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