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得名于西班牙语,意即为“白色的房子”。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好莱坞电影《卡萨布兰卡》更是让这座白色之城闻名世界。由于“卡萨布兰卡”实在响亮,知道城市原名“达尔贝达”(DarelBeida)的人反倒不多了。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最大港口城市,濒临大西洋。卡萨布兰卡是欧洲人对这里的称呼,而它正式的名字则叫做“达尔贝达”。
城市历史
500多年前,这里原是安发故城。中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当地,使得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15世纪中叶遭葡萄牙人破坏。1575年又被葡萄牙人占领,改名“卡萨布兰卡”。1755年葡萄牙人撤退后,改称达尔贝达。18世纪末,西班牙人得到在这个港口贸易的特权,称它为卡萨布兰卡,卡萨布兰卡是西班牙文“白色宫殿”的意思。
20世纪初,卡萨布兰卡遭法国占领,成为法国在非洲的势力中心,摩洛哥独立后恢复了达尔贝达的名称。但人们仍习惯地称之为卡萨布兰卡。
1943年1月14日至24日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议。会议中讨论了二战晚期非洲、地中海、太平洋战局和尔后对轴心国作战问题,并就加强对德国的轰炸、土耳其在战争中的立场以及殖民地的殖民统治命运问题进行磋商。会议结束后,罗斯福总统于24日在卡萨布兰卡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同盟国将把德、意、日的战争进行到这三国“无条件投降为止”。
城市气候
卡萨布兰卡濒临大西洋,树木常青,气候宜人。全年气候温和,1月平均气温12℃,8月平均气温23℃,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有时候,大西洋上海浪滔天,卡萨布兰卡港内却水波不兴。
城市经济
卡萨布兰卡为全国的经济中心,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二的现代工业,工业产值占全国的80%。商业也十分繁荣,是进出口商品的集散地。如同一般大城市,卡萨布兰卡的交通网络方便,市中心东边的Casa-Voyageurs站是火车转运站,通往摩洛哥各大城市;搭乘市内启程的CTM巴士同样可前往菲斯(Fes)、马克尼斯(Meknes)等城,其它大型出租车(grands taxi)也都停靠在每一个CTM巴士站。乘坐该市的交通工具,无论是前往郊区或是邻近城市都相当方便。 港口设备现代化,是非洲第二大商港,有货运、石油和磷酸盐3座码头,每年接待1万多艘船只,吞吐量达2000多万吨(2009年),为摩洛哥重要的渔港、铁路、公路、航空交通枢纽。
城市旅游
哈桑二世大清真寺
哈桑二世大清真寺是世界著名的清真大寺,亦是西北非地区最大的现代化清真寺。它是由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提议修建的,因此被命名为哈桑二世大清真寺。
这座可同时容纳10 万人作祷告的清真寺坐落在摩洛哥首都西部最大的海滨城市卡萨布兰卡,距首都拉巴特90 公里。由于当地濒临大西洋,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冬暖夏凉,阳光充足,气候宜人,因此成为建寺的理想好地方。
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米歇尔·潘索承担了工程的设计任务,并于1987 年8月11 日破土动工兴建。经过3.5 万名劳工和技术人员的日夜修建,终于在1993 年8 月30 日竣工并开放,总投资达5.4 亿美元。哈桑二世大清真寺通体采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绿色的琉璃瓦和形状各异的铜饰品镶嵌其间,给庄重的清真寺平添了几分生机。
寺内则又是另一番景象:五颜六色的大理石和马赛克,在四面墙壁上镶出阿拉伯人喜爱的几何图形。大厅内铺着红地毯,拐角处巧妙地摆放着一些精品饰物,在高达20 米的巨型水晶吊灯的照耀下,更显得整个寺院富堂皇。再加上22 扇铜制大门像肃立的卫士,散布在寺院内的1000 个大小不一的喷泉似一群婀娜多姿的宫女,使进入哈桑二世大清真寺的信徒仿佛置身于华丽的王宫之中。
哈桑二世大清真寺总占地面积9 公顷。寺区面积为2 公顷,长200 米、宽100 米、高60 米,共分4 层。底下两层面积近2 万平方米,是男人小净和祈祷的场所;中间一层面积为3550 平方米,专供妇女祷告之用;最上面一层是活动屋顶,只要按动电钮,寺顶就会在几分钟内自动开启,阳光便直射寺内。200 米高的宣礼塔,可通过楼梯或电梯直达其上,塔尖还装有激光设备,夜间设备打开后,35 公里长的耀眼光束为穆斯林直指伊斯兰圣城麦加的方向。
寺内还设有会议和演讲厅、博物馆、面积为4000 平方米的古兰经学院、可同时停放1100 辆车的地下车库,以及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图书馆等附属建筑。其中,图书馆里珍藏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赠给哈桑二世清真寺的一本1000 多年的《古兰经》真本。在靠近清真寺的底部为6000 平方米,可容纳1400 人同时入浴。此外,该清真寺还配有先进的自动灭火装置、广播通讯系统和监控系统,因此,哈桑二世大清真寺是当今世界上设备最先进的一座清真寺。它为卡萨布兰卡这座享有“大西洋新娘”美称的城市又增添了几分诱人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