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公元前9世纪初,腓尼基人在今突尼斯湾沿岸地区建立迦太基城,后发展为奴隶制强国。公元前146年,成为罗马帝国的阿非利加省的一部分。公元5~6世纪先后被汪达尔人和拜占庭人占领。公元703年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开始阿拉伯化。13世纪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强大的突尼斯国家。1574年沦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1881年成为法国保护领地。1955年法被迫同意实行内部自治。1956年3月20日法国承认突尼斯独立。1957年7月25日,突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废黜国王,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国;同时任命哈比卜·布尔吉巴为第一任总统。1959年11月布尔吉巴在首次普选中当选总统,1975年经议会批准,布成为终身总统。
文化 突尼斯市的阿拉伯人热情和奔放,来自经久以来的教育和根深蒂固的文化影响,由于地理方面的原因,这里的思想更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当地的法令规定,禁止妇女带面纱,由此,让妇女走出自由迈开新的一步。生活在突尼斯市的阿拉伯人就是这样的民族,他们把欧洲的古堡、阿拉伯的传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融合成为一种另类的建筑艺术,有梦幻、有传说、有故事……它们仿佛盛开在海水之上,永不衰败。创造如此传奇的人们又突发奇想般把白色用得彻彻底底,毫无遗漏,白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壁、白色的砖石……这些铺天盖地的白色是突尼斯市最明亮的色彩,把棕榈树的绿色、椰枣树的茂盛、橄榄树的招摇全部不放在眼里,比街道上盛开鲜花的大红大粉更肆意、狂放。有人这样形容突尼斯市,说它是一朵美丽的白色睡莲,传说希腊神尤利西斯带着船员在地中海中漂浮,当行驶到突尼斯湾看到这朵莲花时,船上所有的人都为其特殊的美丽而震惊,于是就决定在此扎根繁衍。 突尼斯人没事时,准会坐在咖啡馆里消磨时光,但按照阿拉伯人传统的思想,泡咖啡馆的还是以男性居多,也许是男士们无聊得透顶,泡咖啡馆的男人除了喝咖啡外,就会对着一个走过来的漂亮女人吹口哨,那个意思是“嗨,你真正点!”在如此环境下长大的突尼斯女人对这种口哨声不仅是认同,而且还很受用。据说,以前一位突尼斯女人到北京生活,结果没呆两个月就逃之夭夭,原因是北京的男人太木纳,不仅不会对女人们口头奉承,就连口哨都不曾吹过一声。 去突尼斯人的咖啡馆是不需要单挑任何时间的,只要早起点晚睡点,而转突尼斯市是需要花时间的。从居住的酒店一直向南走,便是突尼斯最繁华的商业区布尔吉巴大街,同时也被称为“香榭丽舍大道”,街道两边,咖啡店、商场、饭店一家挨一家,偶然还要停下来去躲避有轨电车——被老北京俗称为“叮当车”,可这叮当车可先进得厉害,除了在街区铺设轨道外,一切都是超现代化。 突尼斯市的商店比较中规中矩,虽然都不很大但都在橱窗里热热闹闹地摆着衣服样子和价格,有着上个世纪欧洲的影子,据说,突尼斯城商场内的高档时装和化妆品都是从邻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地进口的,也许是因为人口少,看起来比较像国内的小店铺。除了逛商店外,还可以看的就是大街东头的共和国广场,矗立着布尔吉巴总统的铜像;而西头是突尼斯人颇为引以自豪的独立广场,广场的中央是突尼斯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卡尔敦的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