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勒斯坦宫(Golestan Palace):又称伊朗考古博物馆,是德黑兰最古老的建筑,建于十六世纪的Safavid王朝,十八世纪Agha Mohamd Khan Qajar选择德黑兰作为王朝的首都后,这里成为王家生活的地方。二十世纪的巴列维王国,两次重要的加冕典礼(1925年和1941年)都在这里举行。 古勒斯坦宫包括七栋建筑,分别围绕在一个中心花园的四周。 ▲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波斯波利斯,波斯阿黑门尼德王朝的第二个都城。位于伊朗扎格罗斯山区的一盆地中。建于大流士王(公元前522-前486年在位)时期,其遗址发现于设拉子东北52公里的塔赫特贾姆希德附近。城址东面依山,其余三面有围墙。主要遗迹有大流士王的接见厅与百柱宫等。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波斯波利斯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十柱宫(Chehel Sotoun):总面积约6.7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1113平方米。该宫始建于萨法维一世,萨法维二世时建成,是当时接待贵宾和外国使节的地方。宫殿的基石高出地面约1米。宫殿前半部是三面开放的宽敞的平台,台上有二十根高大的松木柱子。正中的四根大柱子中间有一大理石水池。水由这四根柱子下方的石雕狮子的嘴里喷出。宫殿前面为长方形大水池,长110米,宽16米,水池四周有喷泉和石雕。站在池边朝宫殿望去,二十根柱子与辉映在水中清晰的倒影浑然一体,“四十柱宫”由此得名。与平台相接的大殿有三个拱顶。入门处有一玻璃镶嵌的镜厅,为1657年阿巴斯国王时代所建,萨法维二世时重新修饰。 ▲33孔桥(33 Bridge):33孔桥坐落于伊斯法罕,为伊朗七大桥梁之一,同时也是萨非王朝大桥设计的杰出代表,于1599年开始建造,1602年完工,因有33个孔,而被命名为33孔桥。33孔桥横跨宰因达河(Zayandeh River),是一个每到伊朗的游客必游的景点。桥分为上下两层,长297米,宽13米,共33孔,在建成之初,这座桥既承担了桥梁的功能,同时又是大坝,尤其在旱季将珍贵的水源拦截下来。33孔桥的桥拱呈伊斯兰建筑典型的桃形,桥的中间可以通行车马,现在只是用作步行桥。中间的桥面被侧面两排三米高的墙面所夹裹,墙面上每隔两三米就有一扇弧形门,墙外侧还有一米左右的空间,可供行人走动,桥的两侧各有一条这样的走廊,贯通两岸。33孔桥见证了历史,目睹了伊斯法罕的发展,既是一个建筑,也是一件艺术。每天都有不同的人高兴的漫步在33孔桥上,他们有的是甜蜜的情侣,有的是步履蹒跚的老人,有的是牙牙学语的孩童,他们都怀着怀旧的心情来此观赏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大桥。 ▲伊朗地毯博物馆(Carpet Museum of Iran):地毯是世界范围内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工艺美术品之一,伊朗被认为是地毯编织艺术的发源地,地毯不仅代表着伊朗悠久浑厚的文化,也是波斯文明的象征,因而伊朗特意建造了一个地毯博物馆,将精美的地毯展示给世界各地的游客。伊朗地毯博物馆坐落于伊朗首都德黑兰,成立于1976年,收集和展出了伊朗18世纪至今的各种波斯地毯,俨然一个地毯的天堂,是由伊朗皇后法拉赫•巴列维(Farah Diba Pahlavi)设计的。地毯博物馆是伊朗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最杰出代表,展览面积可达3400平方米,收藏了18世纪至20世纪伊朗各地生产的地毯珍品千余件,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战争、人物等。博物馆内珍藏着伊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编织的各种古老的手工地毯,做工细腻、精美绝伦,这些地毯在用色、图案和编织技法各有特色。传统波斯地毯的图案以象征天堂的繁花蔓枝、各种清真寺庙建筑、浩大的宫廷和狩猎场面,以及宗教图腾最具代表。从各式各色的波斯地毯中,参观者能够看到伊朗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外来文化对伊朗文化的影响。除了展示各种各样的地毯外,馆内还展示着地毯的染色原料,如石榴皮、靛青、核桃壳、钾矾和木樨草等,以及编织地毯用的工具,如钩针、剪子和针排等。
▲伊玛目清真寺(Imam Mosque):伊玛目在阿拉伯语中原意是领袖、师表、表率、楷模、祈祷主持的意思,在伊斯兰教中指教徒集体礼拜时在众人前面率众的礼拜者。伊玛目清真寺位于伊朗著名旅游城市伊斯法罕皇家广场(Naghsh-i Jahan Square)南部,与广场一起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清真寺始建于1611年,历时二十多年,才最终于1638年建造完成;整座清真寺建造华美,工艺考究,被誉为世界上最精美最令人称奇的伊斯兰建筑之一。伊玛目清真寺里外均由精美的瓷砖镶嵌而成,其中最令人惊奇的是在最大的礼拜大殿拱顶正对的地面上的几块黑砖,据说游客只要站在这几块黑砖上拍手,整个清真寺里外都能清晰听到。此外,伊玛目清真寺的座向与广场正门位置设计的灵活配合也是该清真寺不断被世人称奇的因素之一:因为清真寺必须面向麦加方向,而广场规定一切建筑物的正门均需面对广场,这导致跟位于广场向北的正门无法置于同一轴线上;然而设计师们巧妙的把清真寺的面向和广场正门的面向建成偏角,使广场保持了工整的长方形,而清真寺的朝向又不失宗教的要求,达到了完美配合。伊玛目清真寺是伊朗上千年清真寺建造史上的最高峰,也是在建筑、木雕刻和釉砖工程上一个精美宏伟的典范,它不仅是伊朗的宗教中心,也是伊朗最著名的旅游观光地。 ▲巴勒贝克(Baalbek):巴勒贝克意为“太阳之域”,是黎巴嫩中部贝卡谷地中的城市,人口1.8万,建在黎巴嫩山西麓,海拔约1160米。巴勒贝克以罗马时期古迹著称,如朱庇特庙、酒神庙与维纳斯庙等,这里保存着世界上最为完整的罗马时代的神庙,甚至让今日的罗马古城都为之汗颜。这座腓尼基人的城市在希腊时期以太阳神而闻名,这里供奉了三座神灵:万神之神——朱庇特、酒神——巴卡斯和爱神——维纳斯。巴勒贝克保留了罗马时代的宗教性,那时太阳神朱庇特神殿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朝圣者,巴勒贝克以其庞大的结构成为罗马帝国建筑的典范。巴勒贝克神庙不但是当时罗马神圣的祭祀中心之一,也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和至今保存最完好的罗马时代的神庙,它是黎巴嫩古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世界人民的珍贵财富,从1956年以来,黎巴嫩每年在这里举行一次国际舞蹈和音乐节,198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比布鲁斯(Byblos):比布鲁斯是黎巴嫩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有人居住,和数千年来地中海地区的传奇和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比布鲁斯也和腓尼基字母表的发展传播息息相关。位于黎巴嫩滨海地区古代腓尼基的海港比布鲁斯(《圣经》中的盖巴勒),乃是世界上至今一直有人居住的最古老的城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第一批渔民群体在那儿定居的时代。古时候,比布鲁斯与东方及地中海各大帝国均有过密切的联系,并且是重要的古文化中心之一,而今,黎巴嫩的朱拜勒就坐落在比布鲁斯的这一遗址上。暴力摧毁了黎巴嫩,但朱拜勒旧时露天市场的狭窄街道却几乎原封未动,没遭到破坏。就如同浏览一部记载着数千年往事的书稿那样,游客们在那里可以徜徉于对这一宁静的海港城市的回忆之中。 ▲贝鲁特(Beirut):贝鲁特位于贝鲁特省海边,是黎巴嫩的首都,是中东地区的重要商业、银行及财经中心,有不少跨国企业的中东总部都设于贝鲁特。该城市既是地中海东岸最大的优良海港,又是黎巴嫩的重要门户和货物集散地。贝鲁特以精美的建筑艺术,绚丽的自然风光和闻名的历史古迹吸引着世界旅游者的探访。这座城市是很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每年约有300万游客造访,有“中东的巴黎”之美誉,这座城市保存有罗马时期的城墙、庙宇、水池的遗址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清真寺。巴勒贝克的神殿是贝鲁特最知名的遗址,建筑规模宏大,主要有万神之神朱庇特神殿、酒神巴卡斯神殿和爱神维纳斯神殿,每年在此举办“巴勒贝克国际节”。贝鲁特既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城市,也是一座文化古城,博物馆众多,最值得参观的有贝鲁特国家博物馆、贝鲁特艺术中心、贝鲁特美国大学考古博物馆、罗伯特•懋琬私人博物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