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迪·布·赛义德(Sidi Bou Said)西迪·布·赛义德中国人称之为“蓝白小镇”!距离首都突尼斯城20公里,是突尼斯境内最美丽的地中海村落之一。此处的房屋,融合了西班牙安达卢西亚与阿拉伯的建筑风格,每间白墙的屋子都有耀眼的蓝窗,精雕细琢的圆顶拱门还以黑色圆钉扣出特别的图案,美的令人心醉。街道两旁是一些经营雕刻铜盘、瓷器、布偶、皮件以及纪念品的商店,并有几处露天的咖啡座,休闲气氛非常浓厚! ▲迦太基(Carthage)迦太基是古迦太基帝国和古罗马帝国毁灭所留下来的遗迹,被称为突尼斯的“国家纪念碑之城”!曾是非洲的政治、经济中心,拥有大量古迦太基帝国和古罗马帝国的遗迹,包括浴室、住所、庙宇、神殿等,传说中古迦太基的海军就停泊在这里! ▲凯鲁万(Kairouan)凯鲁万具有“50个清真寺”美誉的城市,是突尼斯人的精神家园。城市本身是一个黄色和赭色的梦。宁静的13世纪的伊斯兰文化;惊人美丽的清真寺,和谐的柱形和拱形的建筑,精细优美的石制作品都令人骄傲!高耸和威严的清真寺直到今天还是艺术家和诗人创作的灵感所在。祈祷场所像森林一样多的柱形建筑上面刻有腓尼基、罗马和阿拉伯文字。凯鲁万也是突尼斯古老和最富声望的地毯中心,也以黄铜制品而闻名! ▲艾尔·杰姆(El Jem)突尼斯的艾尔·杰姆斗兽场以其雄伟壮丽、气势恢宏、布局科学、构造完美和谐,征服了所有的到访者,犹如埃及的金字塔。该斗兽场历史悠久,建于公元3世纪初。它是古罗马帝国在突尼斯留下的一座著名的辉煌建筑,是世界三大斗兽场之一。不少法国著名作家如莫泊桑、福楼拜等都曾专程来此观光! ▲托泽尔(Tozeur)托泽尔是杰里德地区的交通枢纽,著名的“棕榈之乡”,它是撒哈拉主要的旅游中心,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沙漠绿洲之一,其中心地带是一片面积达1000公顷的椰枣树林,20多万棵椰枣树。每年的10月和11月是突尼斯椰枣收获的季节。 ▲杜兹(Douz)杜兹是撒哈拉沙漠的门户,也是骑单峰驼进行撒哈拉远征的起点;是四轮驱动吉普在沙漠里体验冲沙快感的理想乐园。每年12月末,在杜兹都会举行著名的“撒哈拉节”,是当地的一大盛事! ▲马特马他(Matmata)马特马他是北非原住民柏柏尔人的聚集地,这里有沙漠穴居住宅的独特建筑。由于该地区长期受阳光直射,故气温很高。当地人为躲避阳光而开凿了很多洞穴房屋,成为本地区的特色。这一地区很像月球的表面,电影《星球大战》中的某些镜头就是在这儿拍摄的。 ▲突尼斯城(Tunis)突尼斯城是突尼斯的首都,它的历史比迦太基城还要悠久。从前由于布匿人城市的快速发展,突尼斯城很快就被赶超。阿拉伯人攻占后,突尼斯城成为全国第二大城市,仅位于凯鲁万之后。1160年,突尼斯城成为首都,在学术与宗教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现在,突尼斯城已经成为一个规划合理、建设完备、但又有浓郁阿拉伯风情的大都市! ▲巴尔杜博物馆(Baldur Museum)巴尔杜国家博物馆坐落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西北郊巴尔杜广场上,是北非最重要的一座考古与文物博物馆。在整个非洲,它的规模仅次于埃及的开罗博物馆,它以自己所珍藏的极其丰富和瑰丽多彩的镶嵌画而闻名世界。这座博物馆建在历代皇宫所在地,由部分皇宫改造而成,是一座阿拉伯风格的巨大建筑物。1888 年正式建成开幕,当时的名字叫“阿拉维博物馆”。1956 年突尼斯独立后,改为现名。博物馆内有四十几个大厅和长廊,展品分史前期、腓尼基和迦太基时期、罗马时期、基督教时期、阿拉伯伊斯兰时期和希腊艺术品部分。其中罗马时期的镶嵌画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这些镶嵌画的内容有田园生活、自然风光、渔猎、航海、体育竞技、戏剧歌舞、葬祭仪式以及神话和宗教故事等,色彩协调,技术精湛,虽有近 2000 年历史,仍鲜艳如新。 ▲奥克巴清真寺(Grand Mosque)奥克巴清真寺是突尼斯伊斯兰教著名清真寺。一译“西迪·奥克巴清真寺”。位于凯鲁万城中心。是伊斯兰教在北非建立的第一座最大的清真寺,且是与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齐名的世界四大清真寺之一。由伍麦叶王朝驻易弗里基叶总督奥克巴·伊本·纳菲尔于670~675年间在兴建凯鲁万城时同时兴建,并以其名字命名。820年艾格莱卜王朝素丹齐亚达图拉一世在历代修葺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加高了圆顶,修建了围墙。寺院长130米,宽80米,院墙高4米,外表像一座巨大的城堡。院内大理石铺地,三面由300根石柱顶托的拱形长廊环抱。寺西北的宣礼尖塔为四方形3层梯形,高35米,是凯鲁万城最高建筑物。寺的四角设有岗楼,大门的门楼上有御敌设施。礼拜大殿宏伟壮观,门廊柱子平列,分为17个楹间。大殿正面有15扇大小不同的木门,每扇门由400~800块雕有各种图案的嵌板组成。殿正门入口处耸立着仿波斯建筑风格的圆顶。殿内花岗岩、斑岩和大理石的圆柱林立,计20排,共300根,与长廊的石柱数相等。殿内西面有精制梧桐大讲坛(敏拜尔),是用288块精雕细刻的印度名贵杉木嵌板组成,嵌板上刻有花卉、谷物、几何图案,色彩丰富,设计精巧。后殿西正中朝向克尔白的凹壁(米哈拉布)由28块大理石组成的浮雕,凹壁顶部由伊拉克奉献的130块有各种彩色图案的陶瓷板装饰。讲坛和凹壁均建于9世纪。大殿内可容3000人,殿外大院及走廊可容5000人同时礼拜。附设有图书馆,收藏有大量伊斯兰经籍和珍贵文物。奥克巴清真寺是北非最早的伊斯兰教教育和文化中心,也是北非马立克教法学派的学术中心,在穆斯林中享有崇高地位,曾培养了大批伊斯兰教学者和法学家。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阿格拉比特蓄水池(Aghlabite Pools)公元9世纪时,阿拉伯世界的统治权落入阿赫拉比王朝手中,阿赫拉比王子在862年下令建造15个蓄水池,现在保存下来的是位于北边一大一小两个蓄水池,最大的蓄水池直径128公尺,深5公尺,而一旁的净水池较小,直径37.4公尺。另外东边还有两个规模较小的蓄水池,所以数起来总共有四个。蓄水池中充满了水,这水来自35公里外的加贝伽利伽拉,运用水渠将山区的泉水引来,先进入小水池沉淀,然后进入48边形、直径128公尺、深5公尺,可容水6.28万立方公尺的大池子。池上建有1座小小八角亭。蓄水池旁有一个个突起物,是用来增加池壁支撑强度的辅助装置,因为当地日夜温差大,这些突起物可以避免池壁挡墙裂开。参观阿格拉比特蓄水池,登上参观馆的四楼平台,眺望水池是绝佳的欣赏方式。 ▲西迪·撒哈卜陵墓(Sidi·Sahbe Mausoleum)西迪·撒哈卜是位伊斯兰圣人,据说他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密友,7世纪从圣地麦加返回突尼斯后,不仅带回大量的经文,还有非常珍贵的先知的三根胡须。当地人在这位圣人去世后,为他修建了这所别致的西迪·撒哈卜陵墓,因此也被人称为“三根胡须清真寺”。 ▲绍特·杰瑞特盐湖(Chott El Jerid)位于杜兹西部的绍特·杰瑞特盐湖为沙漠盐湖,这片干枯的湖面长160公里,宽22公里,是由于造山运动而隆起行成的。据说湖底发现过鲨鱼的骨骸,证明远古时这里曾经是海洋。阳光强烈时可以见到沙漠的海市蜃楼。 ▲蒂巴扎(Tipasa)蒂巴扎城位于现阿尔及利亚皿卜利达省境内,位于首都阿尔及尔市西郊,距阿尔及尔70千米。该城以历史悠久、古迹众多著称于世。1982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蒂巴扎城坐落在地中海沿岸,始建于腓尼基人,他们于公元前14世纪在依山临海处修建了港口、仓库等。他们建在山腰,用四块石板封顶的洞穴住宅至今尚存。罗马人于1世纪征服蒂巴扎城后,在山顶兴建了圣萨尔萨教堂。主教堂后面有一个拱顶大殿,两旁各有一个侧殿。侧殿顶上有两个圣坛。该教堂靠近陵墓区,主要用于举行殡葬礼仪等。如今,这座著名的教堂只剩下断壁残垣,但登坛台阶仍清晰可见。罗马人兴建的著名建筑还有露天剧场、公共浴池和司法大堂。司法大堂由两排圆柱隔为三个跨间。随着岁月的流逝,司法大堂的房顶早已不翼而飞,但圆柱至今尚存。司法大堂旁边有一座长方形广场。广场长50米,宽25米,其石铺地面至今保存完好。蒂巴扎城的重要遗迹还有雄伟的恺撒门、两座神庙、形状奇特的亚历山大主教教堂、漂亮的弗雷斯科住宅以及古老的监狱等。430年、汪达尔人入侵蒂巴扎城。蒂巴扎城居民纷纷逃往西班牙,致使蒂巴扎城几乎成为一座空城。7世纪,当阿拉伯人占领蒂巴扎城时,蒂巴扎城早已破烂不堪,犹如废墟。此后,该城被遗弃。1854年,蒂巴扎城遗址被发现,至此,古城已荒废1000余年。如今,蒂巴扎城遗址逐渐被发掘出来。已发掘出的古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陵墓区和考古区。陵墓区坐落在城墙外,专供殡葬礼仪使用的著名的圣萨尔萨教堂就建在这里。考古区聚集有大量的名胜古迹,其中最著名的是露天剧场,剧场建在长方形的地基上,主体呈东西走向,总体构架为椭圆形,其中最长轴线长达80米,在古港口附近修建的博物馆,收藏了一批珍贵的从罗马遗址中发掘出来的文物,如雕像、器皿、工艺品等等。 ▲恺撒里亚(Caesarea)恺撒里亚距阿尔及尔102公里,该城是公园前4世纪作为Iol名下的腓尼基人的殖民城市而建的。不久后它成为Massyle王国的地区首府,为米奇普撒(Micipsa)王、Massinissa之子和摩尔及恺撒的支持者博库斯(Bocchus)王以所有。它被奥古斯特选为朱巴二世(Juba II)王国的首都,为了纪念帝王恺撒,它被命名为恺撒里亚。1世纪时,它变成毛里塔尼亚的一个省府,成为克劳德(恺撒克劳德)统治下的一块殖民地。这座古城被约4千米长的巨大城墙包围着。城内保留下来的遗迹分为四个部分:剧院、广场和市中心;圆形剧场和东部区;西部大浴场和海港区;西部区和大墓地。 ▲卡斯巴哈(Kasbah)卡斯巴哈1992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 (II) (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从空中俯瞰海岛,有一座建于公元前四世纪的迦太基贸易驿站,这就是卡斯巴哈。卡斯巴哈是典型的麦地那式或伊斯兰式的城市,是地中海最杰出的海岸景观之一。这是一处促使人们回顾历史的地方。它保留了城堡,古代寺院和奥斯曼宫殿,同时保留了传统的城市建筑以及根深蒂固的民族观念。卡斯巴哈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先后被腓尼基人、罗马人、汪达尔人、拜占庭拉伯人、土耳其人和法国人统治。卡斯巴哈就是最后两任土耳其驻阿尔及尔的总督的住宅。以后人们就把“卡斯巴哈”作为城市的名字。卡斯巴哈占据着城堡之间的三角地带,建在小山的顶上,靠近海边。错综复杂的街道和小路组成了一个严密的“网络”,地势略显倾斜,因此这个“网络”中还夹杂着一段一段的“楼梯”,整个城市都被这个网络覆盖着。不过,在城市的广场处这个“网络”是空的,如谢克·贝恩·巴底斯(Cheik Ben Badis)广场,这里是老城的中心。“阿尔及尔的卡斯巴哈是一种建筑或者建筑组合的显著例子,它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的关键见证,另外,它也是传统人类定居点的很好例证,它表现了一种在不可抗拒的外部力量的冲击下变得脆弱的文化。” ▲无名烈士纪念塔(Sanctuaire du Martyr)无名烈士纪念塔是阿独立斗争的象征,坐落在阿尔及尔马达尼亚区哈马山上,因阿独立革命的22位先驱曾在此山开会,做发动阿民族解放战争准备而得名。烈士纪念塔系波兰人设计,三家加拿大建筑公司承建,于1981年11月17日动工,翌年7月5日(阿独立二十周年)竣工。塔高92米,呈三片由外向内斜立的棕榈叶状,象征阿的工业、土地和文化三大革命。三叶在45米高处交汇,交点以上有5层,4层用于通讯,一层供参观,可俯瞰阿尔及尔湾,眺望阿尔及尔全市。三叶根部各有一尊雕像,分别代表阿历史上的抵抗运动、民族解放斗争和国家人民军战士形象。三叶下有一永不熄灭的火炬,周围饰以月桂和罗勒枝,象征着荣誉与永恒。烈士纪念塔下建有民族圣战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u Djihad),面积4145平方米。馆内共有14个展厅,收藏革命文物5万余件,展示了阿人民从1830年法国入侵到1962年独立期间民族独立斗争的全过程。 ▲公主墓(Tombeau de la Chertienne)离阿尔及尔古城遗址约三、四十公里的一个小山上,有一座圆堡形的古毛里塔尼亚皇家陵墓,这里葬着著名的埃及艳后之女, 当时毛利塔尼亚王国的国王朱巴II世之妻的墓地,也同时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受到保护。陵墓规模令人叹为观止:周长达185.5米,直径60.9米,高32.4米,全部用0.5--1米左右的方形或长方形石头堆砌而成,有点象埃及金字塔的建筑风格。陵墓外部有60根爱奥尼克风格的支柱,4扇假门(四个方向各一扇)。人们本可以通过东方的假门下方一扇低矮、狭窄的小门进入陵墓内部,经过一个墓穴和玄关,可以由一条环形通道到达另外一个墓穴,第二个墓穴在西面,北面和南面各有一个壁龛。但现在可能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陵墓不受人为破坏,小门已用水泥封闭,游人已无法进入陵墓内部参观,但即使如此,站在宏伟的陵墓前,也显得格外的肃穆庄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