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家概况 | |||||||||||||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05-27 14:58:5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独立日:12月12日(1963年) 国庆日:12月12日(1963年) 国旗:国旗是根据独立前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的旗帜为基础而设计的。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黑、红、绿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构成,红色长方形上下各有一白边。旗面中间的图案为一面盾和两支交叉着的长矛。黑色象征肯尼亚人民,红色象征为自由而斗争,绿色象征农业和自然资源,白色象征统一与和平;矛和盾图案象征祖国统一和为捍卫自由而斗争。 国徽: 图案下方为山峰,象征非洲的第二高峰——海拔5199米的基里尼亚加峰;山坡上有咖啡、剑麻、菠萝等图案,象征该国丰富的农产品。山峰之上为盾徽,盾面上是国旗图案,中间有一只握斧的雄鸡,这是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的标志,也象征肯尼亚人民新的繁荣生活。盾徽背后有两支交叉着的长矛,两侧各有一头象征力量的雄狮,底部的红色绶带上用斯瓦希里文写着“共处”。 国家政要:总统姆瓦伊·齐贝吉 (Mwai Kibaki) ,2002年12月就职,2007年12月连任。
首都:内罗毕(Nairobi),人口约300万(2004年)。内罗毕座落在海拔1700多米的中南部高原上。它四季如春,花开不败,被誉为“阳光下的花城”。 简史:肯尼亚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境内曾出土约250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公元7世纪,肯尼亚东南沿海已形成一些商业城市,阿拉伯人开始到此经商和定居。15世纪至19世纪,葡、英殖民者相继侵入,1895年英国宣布肯为其“东非保护地”,1920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20年后,肯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1952年爱国武装组织“茅茅”运动领导人民展开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1962年2月伦敦制宪会议决定由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简称“肯盟”)和肯尼亚非洲民主联盟组成联合政府。1963年5月肯举行大选,肯盟获胜。同年6月1日成立自治政府,12月12日宣告独立。1964年12月12日,肯尼亚共和国成立,但仍留在英联邦内,肯雅塔出任首任总统。1978年肯雅塔病逝,莫伊继任总统。1982年6月议会通过宪法修正草案,确立实行一党制。1991年12月实行多党制。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7个省和1个省级特区,省以下设区、乡、村。7个省为中央省、裂谷省、尼安萨省、西部省、东部省、东北省、滨海省。1个省级特区为内罗毕特区。
政治:1964年颁布共和国宪法,后经多次修改。1982年6月,肯通过修宪确立实行一党制。1991年12月改行多党制,规定肯为多党制民主国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任期5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当选总统需在获得多数票的同时,在全国8省中的5省得票率超过25%;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和任免权,有权召集或解散议会;总统和内阁集体对议会负责;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论、集会、结社和迁徙的自由。成立于1963年的国民议会为肯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1992年底举行首次多党议会选举,议会中开始出现反对党席位。根据宪法,国民议会有立法、审议财政计划、通过政府财政预算、监督政府事务等职责,并有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及弹劾阁员或政府的权力。国民议会由224名议员组成,其中民选议员210名,总统指定议员12名,当然议员(国民议会议长和总检察长)2名。每届议会任期5年。实行总统内阁制,内阁由总统、副总统、各部部长和总检察长共26人组成。2008年3月18日,肯尼亚议会一致通过一项宪法修正案,同意在内阁中设立一名总理和两名副总理职位。
![]()
肯尼亚是非洲著名的旅游国家,旅游业是主要创汇产业之一。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地貌景观以及无数珍禽异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首都内罗毕坐落在海拔1700多米的中南部高原上,气候温和宜人,四季鲜花怒放,被誉为“阳光下的花城”。港口城市蒙巴萨则尽显热带风情,每年数十万外国游客在这里尽情享受椰林海风、白沙细浪和明媚阳光。有“地球大伤疤”之称的东非大裂谷如刀削斧劈一般,南北纵贯肯尼亚全境,与赤道交叉,堪称一大地理奇观。位于中部的非洲第二高峰肯尼亚山是世界著名的赤道雪山,山势雄壮巍峨,景色美丽奇特,肯尼亚的国名即来源于此。肯尼亚还有“鸟兽乐园”的美称,占国土面积11%的59个国家天然野生动物园和自然保护区是众多野生动物和鸟类的天堂。野牛、大象、豹子、狮子、犀牛被称为五大动物,斑马、羚羊、长颈鹿及其他千奇百怪的野生动物更是数不胜数。
外交:奉行和平、睦邻友好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谋求地区和平与发展,反对外来干涉和外国意识形态的渗入,重视发展同西方及邻国的关系,注意同各国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开展全方位务实外交,强调外交为经济服务。 与中国关系:中国和肯尼亚两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时就曾到过肯尼亚。中肯自1963年12月14日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肯尼亚是中国在东非的重要合作伙伴,近年来双方在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2005年,中国和肯尼亚双边贸易额为4.75亿美元,同比增长29.7%。2005年12月,中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建成的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开课。2006年2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中国境外开设的第一家调频广播电台在内罗毕开播。1980以来肯尼亚总统莫伊曾三次访华。江泽民主席和李鹏委员长也先后于1996年和1999年访问肯尼亚。2005年8月,齐贝吉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6年4月,胡锦涛对肯尼亚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并发表联合公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