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拉巴特南行,前往摩洛哥南部城市马拉喀什。越往南,公路两边的景色越有点儿像我国新疆一带的戈壁。烈日当头,红褐色的土地光秃秃的,没有一点儿绿色。偶然闪过几座孤零零的低矮小屋,也和干旱的土地有着同样颜色,看上去是就地取材而建的。
汽车开了近4个小时,红褐色的土地上开始有了绿色,那是一簇簇的灌木。越走,植物越稠密,灌木中出现了高大的棕榈树,时而还有片片橄榄树。一栋栋两层红褐色的伊斯兰风格住宅,替代了戈壁上的低矮小屋。
进了城,建筑物变高了,但颜色依然是红褐色,建筑式样也依然是伊斯兰风格,花草树木更繁茂了。
马拉喀什是摩洛哥西南部重镇,坐落在撒哈拉大沙漠的边缘,靠阿特拉斯山脉,人口87万。这是一座古城,有近千年历史,曾两度成为摩洛哥的都城。在马拉喀什旧城,最早的红褐色古城墙仍保存完好,城内有许多古迹。马拉喀什旧城于1985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马拉喀什现在是摩洛哥重要的旅游城市。在市政府办公地,市长奥马尔会见了我们。他介绍说,旅游业现在是马拉喀什的支柱产业。为了发展旅游业,自1998年起,市政府在保护好老城的同时,不断开发建设新城,近年来已逐渐投资兴建了一些宾馆以及餐饮和娱乐服务设施。
奥马尔说,当地政府在城市扩建中坚持几项原则:一是保护好城市环境,要绿化好,要清洁,要空气清新。二是新的建筑风格与色彩要同老城的一致,不能破坏城市传统,丢掉城市原有风貌。他说,对建设方案,审查是非常严格的,要过很多关,其中一道就是对建筑的美学审查关。三是节水。马拉喀什地处干旱地区,年降水量300多毫米。但是很幸运,马拉喀什与阿特拉斯山脉相伴,山上的积雪融化后滋润着马拉喀什,“我们要保护好这个生命之源”。四是维护城市治安,给市民和旅游者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近年来,马拉喀什的旅游业发展很快。去年外国游客人数上升到了200多万,今年可望达到250万。现在,旅游产业占全市经济比重的60%,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位于市中心的菲纳广场是游客必到之地。陪同我们的导游说,到了马拉喀什不到菲纳广场,就等于没游过马拉喀什。其实,菲纳广场是马拉喀什一个大集市。在广场周边,小店铺一家挨一家,有卖当地土特产的,有卖传统手工艺品的,还有卖特色小吃的。
旅游业是摩洛哥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马拉喀什可谓摩洛哥发展旅游业的缩影。据摩官方统计,2006年有650多万外国游客到摩洛哥旅游,比2005年增加12%。摩洛哥正在实施一项被称为“蓝色计划”的旅游基础设施开发计划,目标是:到2010年,吸引1000万外国游客到摩洛哥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