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庆伯利(金伯利) | |
作者:徐连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05-27 13:49:4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庆伯利在南非众城市中是一颗最耀眼的“宝石”,它曾经璀璨 夺目,令世人惊叹。随着大量的钻石出土,吸引大批挖钻客涌入 ,车水马龙繁华景象,遨视全非洲。不过也随着钻石矿坑的枯竭,再加上约翰尼斯堡金矿的大量开采,采钻工人与钻商纷纷转至 约堡发展,奢靡浮华的庆伯利顿时成了黯淡无光的“死城”,维多利亚式的高楼华厦、信徒云集的路德教堂,现只见鸽子盘据翱 翔,人声鼎沸的扬史马兹街( JAN SMUTS )几乎也空无一人,寂静的庆伯利,似乎与城外的喀拉哈里沙漠般,除了风沙声,久久 不闻人语。 南非的第一颗钻石是在一八六七年发现,当时有位小孩在奥兰治 河畔发现一颗惹眼的小石头,这位小孩捡拾带回家把玩,结果被他父亲发现,竟是一颗重达二十一又四分之一克拉的钻石,这颗 钻石后来被人称作“EUREKA”。两年后又有位牧童在同一地点捡 到一颗比“EUREKA”更精纯的钻石,这位牧童用它换了五百只羊 、十头牛和一匹马,与他交易的人,又将这颗钻石卖掉,得款五万美金,转了数手之后,这颗钻石在一九七四年日内瓦拍卖会中 现身,当时以五十五万两千美金被位不知名的买主购得,这颗钻 石就是重达八十三又二分之一克拉的“南非之星”。 想发财的采矿工纷纷闻风涌入此地“挖宝”,旷野顿成一座简陋 的市集,这市集就以当时的英国殖民总督Kimberley命名为“庆伯利”。初抵庆伯利的掘钻人,大多大有展获,因为大部分的钻 石即蕴藏在很显眼的黄色黏土层里,表土层的钻石矿很快即被挖掘一空,这些掘钻人继续向蓝土层下挖掘,最后愈挖愈深,浩大 的开采工程已非一般掘钻人的能力所及,于是矿物公司即在此时 诞生了。 矿物公司的诞生与两位英国人有深切的关系,一位是开发非洲南 部最具贡献的塞锡尔.罗德斯(Cecil John Rhodes),另一位是舞台演员巴尼.巴纳多(Barney Barnato)。这两位都是十九 纪发财热中最成功的冒险家。罗德斯于一八五三年出生在英国的 一个牧师家庭,从小身体就不好,在他十六岁时患了呼吸道病,医生给他一忠告,就是离开多雾潮湿的英国,于是他就去投靠在 南非的哥哥,他哥哥原在现今的南非那塔尔省种棉花,在一片淘 金掘钻热潮中,他放弃了获利低微的棉花田,也投入庆伯利掘钻行列。当时庆伯利的表土层钻石矿几乎已被挖掘一空,不少矿工 想另谋发展,罗德斯即大量收购采矿证,收购行动使得罗德斯拥 有大部分矿场的开挖权,在一八八三年罗德斯成为戴比尔采矿公司的主席,而此时在庆伯利足以与戴比尔相匹敌的是中央采矿公 司的大股东巴尼.巴纳多。 巴纳多原是在英国作舞台演员,在一八七三年自开普敦下船后, 花了五块英镑,将身上的行李交给牛车拖运,自己则在车旁步行,晚上则睡在牛车下,经过两个月的步行终抵庆伯利,巴纳多全 身只带了四十盒劣质雪茄,但商机不对经过多次挫折,他改行作 钻石收购生意,再转卖给批发商,小有获利的巴纳多,再兼收购采矿证,没几年巴纳多即控制了中央采矿公司,而与罗德斯相较 劲,两雄经过一番竞争后,终于在一八八八年两家公司合并为戴 比尔联合矿产公司。 戴比尔在两位拓荒者中开创出基础,又经过欧本海( Oppenheimer )家族的企业经营,奠定了钻石王国的宏业。矿坑博物馆即是戴比尔公司的发迹缩影,此地在一八七一年称作柯莱斯堡(Colesberg ),在此发现钻石后,即涌入各地的掘钻客 ,络绎不绝的篷车、商人、矿工开始在此扎营,早来者每人均分得一小块采矿土地,彼此以小径为界向下挖掘,随着表土层的钻 石矿渐被挖尽,原本星棋罗布的小径,渐被一条条悬在土崖边的 缆梯所取代。 博物馆外有个大洞(Big Hole),它是庆伯利最著名的遗迹,由 空中鸟瞰,仿佛是被陨石所击的巨洞,事实上它是由矿工一铲一锹所掘挖出来的,它也是世上人工开凿的最大洞窟,大洞圆周达 四千五百七十二公尺,直径达一千六百公尺,面积占十一公顷, 在四十三年的挖掘过程中,共挖出二千五百万吨蓝土,从中共精炼出一千四百五万克拉钻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