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对非洲的相继访问,令冷战后一度沉寂的非洲又热闹起来,西方各大国忙着以实际行动向非洲人说,非洲,我们又回来了。
后冷战之初的十年里,俄罗斯忙于“自我休克”,美国集中精力抢占苏联在欧洲、中东地区留下的地盘,欧洲也对非洲兴趣不大,于是当卢旺达爆发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和刚果(金)的内战演变为非洲的国际
战争等等一幕幕惨剧上演之时,西方大国要么隔岸观火,要么为了各自的利益选择沉默。非洲大陆在国际政治版图中的位置越来越边缘化。
然而,21世纪伊始,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部分国家经济的复苏,非洲巨大的石油储量和矿产资源储量被勘探开发,非洲又成为大国关注的焦点,原本对非洲视而不见的西方国家首脑们争相前去访问。2003年和2008年,美国总统布什先后访问非洲十国。法国总统萨科齐上任不到3周的时间里便接连访问了北非和西非部分国家。去年萨科齐又访问了非洲经济心脏南非,宣布将增加对南非交通、能源、汽车和航空部门的投资,并在未来5年内拨款25亿欧元,为近2000家非洲企业提供资助。日本前首相森喜朗于2001年对南非、肯尼亚和尼日利亚三个非洲国家进行了访问,成为日本首相访问非洲的第一人。5年之后,小泉纯一郎再访非洲。2008新年伊始,日本外相高村就远涉非洲,当年5月日本举行了第四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40位非洲国家元首与会;洞爷湖八国集团峰会上,日本又邀请七个非洲国家领导人出席,2008年成为日本的“非洲年”。2006年9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南非,这是俄罗斯国家领导人对该地区的首访。双方签署了数十亿美元的合同,并确定在航天、原子能、钻石勘探与销售以及能源领域开展合作,成果颇丰。2009年6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非洲四国,目标直指非洲能源。此外,英国、德国等欧洲强国近年来在非洲活动频繁,就连新兴南亚国家印度对非洲也是摩拳擦掌,制定了“聚焦非洲”计划,大力支持其国内企业投资非洲。
不过这一连串的对非高层外交并没有让非洲人兴高采烈,他们选择以冷静的目光透视这新一轮来自大国的热情。奥巴马在加纳发表完煽情的演讲后不久,肯尼亚的《商业日报》一篇分析文章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具有非洲血统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非洲最终目的不过是为了“促进和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而发表在尼日利亚《先锋报》上一篇题为《非洲:没有美国的未来》的文章则进一步指出,奥巴马的演讲充斥着“民主”与“良政”的虚伪说教。文章说,非洲人承认良好的治理能够促进发展,但是奥巴马总统显然没有完整阐述美国人对民主与良政的理解。因为以共同的标准来看,美国在许多地区的盟友都不是民主国家,对美国人来说,“能够保护美国利益的外国政府都是民主的和良政的,忽视美国利益的则都是不民主的”。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非洲人开始从自身利益视角审视外部世界,他们不仅给来自超级大国的热情泼了冷水,对自己的老宗主国欧洲的眷顾同样不感冒。由于历史原因,非洲国家在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和经贸领域与欧洲联系最为紧密,目前欧盟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07年双边贸易额已达2700亿美元。随着非洲资源重要性的日益突出,欧洲也在积极调整政策,更加重视非洲。但非洲国家近年来与欧洲龃龉不断,非洲人早已厌倦了欧洲国家颐指气使的主子心态,在欧洲的金钱面前,非洲人也更在意挺直自己的腰板。为此,他们不惜一再推迟与欧洲国家的领导人会议,即使2007年勉强召开了,非洲领导人也在会上对欧洲大国首脑的无理指责给予了坚决的回击,维护了非洲的尊严。
“平等”一直是非洲国家在发展对外关系时孜孜以求的目标。长期以来,欧美国家一直以居高临下的傲慢姿态对非洲国家的内政说长道短,甚至在关系非洲人民福祉的经济援助上也以人权和民主为借口重重设卡,不断减少。这使得非洲国家逐渐对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社会产生了抗拒,对他们做出的附加种种条件的美好许诺不再存有幻想。
实际上,在尊重和平等的原则之下,非洲对外来投资和援助是欢迎的。在新形势下,资源丰富的非洲战略地位与日俱增,维护非洲国家尊严,保护本地区资源安全,已经成为非洲国家的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