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北非突尼斯]之二:突尼斯香街、布尔吉巴大街 | |
作者:徐连博 文章来源:Charlie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03-17 10:45:2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The Republic of Tunisia)突尼斯共和国面积为第八十九位,人口有991万, 90%以上为阿拉伯人,其余为柏柏尔人。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伊斯兰教为国教,主要是逊尼派,少数人信奉天主教、犹太教。突尼斯被誉称为世界油橄榄国和欧洲的钥匙。 晨曦中的突尼斯,这里比北京晚7个小时 虽然突尼斯已成为我国国民出国旅游的目的地之一,但去那里的中国游客较少(多数为欧洲游客,法国人喜欢去那里度假),从街上的人们对我们这几个东方面孔非常好奇就可以看出。旅游业是突国民经济中第一大外汇来源。1956年摆脱附属法国,1957年独立,布尔吉巴任第一任总统。 [国旗含义] 新月与星星曾是奥斯曼帝国的标志,这是一面洋溢着双重的伊斯兰气息的旗帜。 [国家元首] 现任总统宰因·阿比丁·本·阿里(Zine El Abidine Ben Ali)。 [货币] 突尼斯第纳尔(Tunisian Dinar),与美元的比价大致相等。 突尼斯城的市区由民族传统的旧城麦地纳和欧化的新城组成。布尔吉巴大街就位于新城与老城的融合之处。
布尔吉巴大街 布尔吉巴大街是以突尼斯第一任总统的名字命名的,被誉为突尼斯的“香榭丽舍大道”,道路中间是人行道,树木四季常青,两旁建筑可谓“东西合璧”,银行、商店坐落其中,城铁列车偶尔穿行。我们居住的酒店离这条最繁华的商业区布尔吉巴大街不远,步行5分钟就可以到,这里与上海南京路的感觉仿佛有一丝相像。 共和国广场 建筑交融 布尔吉巴大街沿边矗立了许多阿拉伯与欧氏风格相统一的建筑,有着梦想和创造力的人一定是精力充沛思想活跃的人,生活在突尼斯市的阿拉伯人就是这样的民族,他们把欧洲的古堡、阿拉伯的传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融合成为一种另类的建筑艺术,有梦幻、有传说、有故事…… 突尼斯市的阿拉伯人热情和奔放,我想那来自经久以来的教育和根深蒂固的文化影响,看突尼斯市的建筑就知道这一切。 大剧院 巍峨的天主教堂 独立广场(著名历史学家卡尔敦铜像)
商业交融 大街两旁的商店比较中规中矩,没有大型的商场,但都在橱窗里热热闹闹地摆着衣服样子和价格,有着上个世纪欧洲的影子......在这个百分之九十人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度里,身着传统阿拉伯大袍的穆斯林随处可见;而西装革履、西服套裙的白领一族也非常普遍。西方文化的开放与浮华,伊斯兰文化的传统与肃穆,就这样神奇地在这里并存、交融着...... 两旁的树荫下,坐满了喝着啤酒和咖啡的突尼斯人 热情奔放的民族 一直以来,我认为阿拉伯人是最封闭的民族,而自飞机落地那一刻起,我就改变了看法,车子在突尼斯城的大街上盘旋时,旁边车里的司机和路边的人们总会冲我们Say Hello或是日语或是“你好”!任何一个初到此地的人都会心情大好! 在大街上,突然有两位于我年龄相仿的男青年从身后拍拍我,先是一串听不懂的阿拉伯话,当得知我们来自中国而且第一次来突之后,便冒出了“你好!”,让我们颇为惊讶。此后热情的男子与我攀谈起来,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向我仔细地推荐起应该去旅游景点,希望我们能够去看一看。他们的搭讪丝毫没有让人感到像国内大街上碰到的推销人员,反而在自然熟状态下对这个开放的民族有了敬意,他们用热情真诚的沟通为这个国度的增添了魅力...... 从大街开端的共和国广场到末端独立广场,大概步行20分钟就到了麦地那(北非城市中的阿拉伯人或非欧洲人的聚居区)古城的城门,布尔吉巴大街也就逛到了尽头。起初,在大街起始端还可以看到许多时髦的男女以及现代化商场,越接近古城,人们的穿着越像阿拉伯伊斯兰教人的打扮,仿佛整条街就是两种不同文化慢慢演变和融合。 法兰西之门 后记:麦地那古城 麦地那是突尼斯阿拉伯伊斯兰教人聚集的地方,据说麦地那古城中心有大清真寺,并以大清真寺为中心向四面铺展开的......我们将在随后几天的日子里来此拜访。天色已经渐黑下来,我们只好返回酒店......留下夜幕下的布尔吉巴大街...... 人们在谈论一天的收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