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漫步北非摩洛哥 情迷热情撒哈拉
作者:徐连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04-18 11:15:2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位于非洲北部的摩洛哥,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是个神秘的国度。

  摩洛哥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北部扼守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门户, 直布罗陀海峡。南部和东部接壤撒哈拉沙漠。中部则是北非的最高峰阿特拉斯山脉。横贯全境的阿特拉斯山阻挡了来自撒哈拉沙漠高温,使得摩洛哥气候不至于过分炎热,多种不同的地质地貌、灿烂的伊斯兰文化,使得这里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游客充满神秘的吸引力,每年都有数不清的欧洲游客来这里度假旅游。

白色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的名气,绝对比摩洛哥这个国家大。那部拍摄于上世纪40年代的好莱坞著名电影《卡萨布兰卡》,让这个城市名声大噪。在电影的演绎下,卡萨布兰卡几乎就是浪漫城市的代表。

  几乎一下飞机,我就爱上了这个大西洋边的城市。一出机场大门,满眼的热带植物,耳边传来清脆迷人的鸟鸣,还有大西洋的海风带来的清凉……

  清晨,我来到卡萨的旧城区,有些陈旧的建筑、略显破旧的街道,使得这里更多地具有了一些沧桑感。晨光斜照在麦地那(Medina)的城墙和城塔上,昏黄而温暖。在这里,见不到大都市那种喧闹的早晨,见不到匆忙上班的人们,有的,只是偶尔经过的汽车和悠然的行人。

  清晨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广场上空无一人。举目望去,高大的宣理塔,在晨阳中熠熠生辉。与破败的老城区相比,这里简直是另一个世界:干净的广场、奢华的寺门、漂亮的喷泉。哈桑二世清真寺,堪称世界上最现代化的清真寺,这一点足以让摩洛哥人引以为豪。

  离开哈桑二世清真寺,沿着漂亮的滨海路,一路向anfa海滩走去。anfa海滩是casa不能错过的风景。因为它漂亮的大西洋风景,更因为这里曾经是casa的起源。Anfa,曾经是个柏柏尔人的小渔村。如今这里是富人居住区。深宅大院,漂亮海滩,奢华酒店、高级餐馆,棕榈大道,这就是今天的anfa。

  走在anfa漂亮的棕榈大道上,看逆光中有些迷蒙的航标塔、哈桑二世宣理塔,阳光先是温暖,继而灼热地照在肩头。大西洋的海浪,不时拍打着沙滩以及岸上的岩石。这样好的天气和阳光,会不时遇到晨练的人,迎面给你一个比阳光更灿烂的微笑。

  Casa最浪漫的部分,当然属于瑞克咖啡馆(Rick's café)。

  人人都知道Rick's café……可是,不是人人都知道,电影《北非谍影》其实一个镜头都没在casa拍过。真实的电影,都是在好莱坞的摄影棚里完成的。而现实版的Rick's café,是一位酷爱电影的美国人,仿照电影场景建造的“仿真品”。

  在卡萨,你只要叫辆出租车,跟司机说Rick's café,就会顺利到达瑞克咖啡馆。这里每日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咖啡馆一个小厅里,不停地放映着电影《卡萨布兰卡》以及电影的主题曲:时光飞逝As time goes by。

  再一次穿过casa城区,回到火车站,我要出发去马拉喀什了(marrakech)。一切关于浪漫的传说,都留在卡萨布兰卡吧。

红色马拉喀什
  
在摩洛哥,马拉喀什(marrakech)是座无法错过的城市,由于它连接南北东西的重要地理位置,更缘于它古老和现代共存城市风格,众多的古迹、花园,举世闻名的老城(Medina)、不夜广场Djemaa el Fna……

  这些年走南闯北,见过太多的广场。可像Djemaa el Fna这样如此光怪陆离的广场,还是让我目瞪口呆!虽然正值穆斯林的斋月,这里依旧热闹非凡,绝对是我们评书里描写的景象:卖水的、卖药的、卖鱼卖肉的,敲鼓的、刷蛇的、打把势卖艺的,说书的、算命的、倒卖香料的,长袍加身的当地人、穿着时髦的游客,蒙头遮面的穆斯林女人、短打扮的欧洲女游客……应有尽有。这哪里是广场,简直就是中国的庙会!

  入夜时分,Djemaa el Fna广场比白天更加热闹。斋月期间,斋戒了一天的人们,都纷纷走向广场中心。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混杂的味道,一切都笼罩在烧烤摊的烟雾缭绕中。杂耍的音乐声、商贩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夹杂着马车的铃铛声,强烈地冲击着你的耳鼓。

  Djemaa el Fna就是一个鲜活的舞台。你可以看到千百年来当地人日复一日的生活状态,他们就像活着的历史教科书。马拉喀什,因为Djemaa el Fna广场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另一种生存。

  清晨的马拉喀什,是另一个世界。喧嚣的Djemaa el Fna广场此时安静得出奇。麦地那的小巷,也在沉睡之中。我更喜欢这个时候的老城。趁着大家都没起床,我走进麦地那。

  在麦地那,地图是毫无用处的,因为你始终都会迷路,不如索性抛开地图,就让自己迷失在马拉喀什红色的老城之中。不知道在老城里转了多久,我走到了褐红的城墙边。长十几公里的城墙,将马拉喀什分割成两个不同的世界。墙外,是一座现代都市,墙内,是千年古城。而马拉喀什人,每日穿梭在城墙内外,就如往来于千年之间。马拉喀什的魅力似乎就藏在老城的房前屋后、城内墙外。老城的城墙、民居、清真寺,都是褐红色的,而城墙外的新城,建筑大多也显现褐红色,在晨光和夕阳下,整个马拉喀什,是一片红色的海洋。

五彩菲斯古城
  菲斯是摩洛哥最古老的一座皇城。它的历史,几乎就是摩洛哥的历史。

  菲斯古城的麦地那里,有很多密密麻麻、狭窄细长、百转千回的小巷。而麦地那里的店铺,传说多达9000个。走在千年古巷中,与牵着毛驴的当地人擦肩而过,闻着‘臭名昭著’的皮革味道、看着五光十色的各色店铺,耳边不时传来石匠铺的凿击声、铜铺里清脆的叮当声,还有孩子们的欢笑声……这样的时光,菲斯人已经过了一千多年,却仍旧历久弥新。

  在麦地那众多的手工艺中,皮革业绝对是菲斯最为著名的行业。

  走近古城Place as-Seffarine广场,就会有奇怪的味道考验你的嗅觉,循着这刺鼻的味道走去,就到了“臭名昭著”的皮革染坊。

  走进一家店铺,老板贴心地送我一支薄荷,用来驱散刺鼻的臭皮革味儿。沿着狭窄的楼梯走到天台,那一片红橙黄绿青蓝紫的染缸,伴着气味,立时出现在眼前。在一片老屋的包围中,那些五颜六色的染缸矩阵排列。而劳作的工人,赤脚在染缸中,有的侵染皮革、有的挥刀修理皮毛、有的搅拌染料……在摩洛哥灼热的阳光下,他们不仅需要辛苦工作,还要忍受染缸散发着的刺鼻气味。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有点五味杂陈,那种感受真的不能简单用震撼来形容。

  菲斯是世界上极少数保持传统皮革染色方法的地区之一。当地人用驴子将皮革运送到染厂,将皮革修理干净,放入染缸中浸泡、软化,然后清洗、染色,晾干后送到加工厂加工成各种皮革制品。

  从前,皮革染色用的都是天然的染料。比如绿色是薄荷、咖啡色是指甲花。不过现在,很多作坊都改用化学染料了。菲斯的染坊,越来越多地承载了旅游的重任。

  1981年,菲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说古城的染缸为菲斯加分不少。

情迷撒哈拉
  
到了摩洛哥,怎么能错过撒哈拉呢? 当我一眼看到窗外的沙漠时,翻越阿特拉斯山的舟车劳顿瞬时烟消云散。

  一个柏柏尔人,牵着一群骆驼在沙漠中慢慢前行,柏柏尔人的蓝,撒哈拉的金黄,远处的沙丘,近处的骆驼,一切就如优美的画卷,浑然天成。

  这就是撒哈拉么?那些赋予了撒哈拉生命的沙,远远看去,时而如舞动的绸缎、时而如浓滑的巧克力,在我刚刚接触到它的那一瞬,就给了我强烈的视觉震撼。

  当我们一行人骑上骆驼,行走在沙漠时,太阳几乎已经落下,晚霞映红了天际,一望无际的沙漠,也变成完全的红色。每个人的脸上,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驼队中的英国游客,激动地跳下骆驼,在沙漠中尽情地打滚,尖叫、大笑!

  夜的撒哈拉,神秘得有些恐怖。天空与沙丘,此时似乎完全融为一体,黑暗中无法分清彼此,微风吹过,你甚至可以听到流沙的声音。枕着沙涛,仰望星空,我无法入眠,想起了三毛,那个为了梦想流浪到撒哈拉的长发女子。

  天边刚有一丝蒙蒙亮,我们的柏柏尔人向导就跪在沙漠上做晨礼了。之后他带领我们去看日出。在晨光的照耀下,一行人的斜影,悄然印在流动的沙漠上。

  撒哈拉,永远具有无尽的魅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